网站导航

电话
短信
地图
News

beat365新闻资讯

分类
感动昌江 颁奖词出炉!今晚他们是昌江最亮的“星”时间:2024-01-12 23:29:51

  感动昌江 颁奖词出炉!今晚他们是昌江最亮的“星”2020年,郑伟民放弃地级市三甲医院的优良待遇回到家乡。在他的带领下,昌江医疗集团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多项手术实现从无到有,填补了昌江心血管领域的多项空白,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让患者可以在家门口看大病。

  从默默无闻的青年医生到现在的心血管内科专家,郑伟民用了19年,如今在昌江,基本实现心血管患者不出县,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郑伟民与他的团队艰辛付出。

  荣誉值得珍惜,但未来依然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表彰为新的起点、新的动力,更加潜心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以精湛的医术,良好的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以饱满的热情和振奋的精神,来回报组织、回报社会。”郑伟民说。

  乌烈镇白石村驻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村民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就是他的“心上事”,“有事找书记”成了白石村人的新习惯。他牵头成立合作社,“盘活”黑米产销产业链,让村民多了三笔收入。

  “能被评为感动昌江十大人物,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份殊荣是对我近几年来努力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未来履行责任与使命的鞭策。”过去的两年,施扬成始终坚持奋战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在他工作的村庄,他积极参与村务,致力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为村民解决实际困难。他不断走访邻村,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为村庄的发展寻找更多思路与方向。

  “未来,我将更加努力地工作,持续探索定点帮扶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增收。”施扬成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潜力,他希望每一个人的力量都能被发现,共同为社会理想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符桂英的两个孩子患血友病,婆婆和丈夫相继离世,家庭变故并未击垮符桂英,她坚强面对,养鱼养鸡勤劳致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这些年来,符桂英努力支撑这个家,虽然接连遭到家婆、丈夫去世的打击,但她依然用瘦弱的肩膀扛起重担。如今,符桂英的两个孩子已逐渐长大,大儿子即将毕业步入社会,小儿子也在努力读书,这个家逐渐散去阴霾,散发活力,未来将会越来越好。

  “家里鱼塘已建好,6月份放入鱼苗。”符桂英说,她会继续养鱼养鸡,让这个家生活过得更好。未来,她还要看着两个孩子娶妻生子,过上含饴弄孙的好日子。

  2017年,时任昌江石碌镇河北社区党支部书记的郭江英从昌江妇联领回一项任务:“为边远地区儿童织毛衣”,这一善举吸引了王芦花、何汉英等社区妇女积极参与,至今,她们已连续七年为边远山区儿童织毛衣,织毛衣队伍也壮大至14人。

  这是一群平均年纪50岁以上的“爱心妈妈”,她们用自己的双手,把浓浓的关爱和无限的温情,一针一线织进毛衣里,让一件件爱心毛衣飞越山川大海,穿在边远地区儿童身上。虽未曾相见,但一根毛线早已跨越山海之远,让他们心心相连。

  “我们会继续织毛衣,把毛衣送给更多有需要的边远山区儿童。”“只要眼睛还看得清楚,手脚还利索,就会继续织毛衣。”“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们就织!”获得第三届“感动昌江”十大人物,对“爱心妈妈团”无言大爱的褒奖,也激励她们继续前行。

  “爱心妈妈团”代表郭江英说,是心中的爱意让她们坚持,也因社会各界对她们的鼓励和支持,让她们有了更多的动力。未来,“爱心妈妈团”将会继续努力编织更多的毛衣,让边远山区的儿童感受到更多来自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第三届“感动昌江”十大人物“爱心妈妈团”的代表郭江英、王芦花、何汉英

  从教师到企业家,年慧云投身环保与乡村振兴产业20余年,助力海尾湿地从荒漠变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带领王下乡村民发展黎乡文旅样板产业,为海南乡村振兴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感谢昌江县委beat365、县政府和广大朋友们的支持与鼓励,我将继续努力,为了昌江更生态更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绵薄的力量。”年慧云说,20年来,她初心未改,倾囊付出,让海尾湿地从无到有,让王下文旅开花结果。

  “希望能有更多的朋友们加入生态建设,乡村振兴的工作中来。”年慧云看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她始终期盼着有更多人能投入这项伟大事业。

  2021年10月9日上午,台风“狮子山”奔袭海南,昌江境内迎来大暴雨,海尾镇一村民被困河道,村民钟振玉、符赞丰、陈以武等人闻讯后,赶到现场开展救援。面对汹涌湍急的河流,最先赶到的钟振玉没有丝毫犹豫,一头扎了进入;随后赶来的符赞丰、陈以武等人也纷纷扑进水中,他们冒着大雨在冰冷的河水中寻找被困人员,最终,合力将被困于冰冷河水近2个小时的村民成功救出。

  “这是一件小事,也是每个人都会去做的事!”“别人遇到困难,一定要伸出救援之手。”“不能见死不救,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面对荣誉,符赞丰等人十分谦虚beat365,认为他们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符赞丰说,当时冒险下河救人,十分危急,但要是有重来的机会,他们依旧会选择下河救人!

  符赞丰等人见义勇为的英勇事迹,似一泓甘甜的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催人奋进。而他们朴素的言语和不变的初衷,也让在场群众敬佩和感动。

  第三届“感动昌江”十大人物“见义勇为积极群体”的代表钟振玉、符赞丰、陈以武

  自幼断了左前臂,为了田径梦,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英才学校高三(2)班学生陈传政苦练单臂支撑,学会单手系鞋带,每天完成训练任务回到家中后,就独自在房间内练习平板支撑。单手撑地,一天两组,一组五次,一次支撑1分多钟。在一次又一次倒地起身训练中,他终于用单臂支撑起了田径梦,并在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夺金。

  “我会继续走下去,跑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颁奖晚会上,陈传政接过荣誉证书后,心里头非常地激动,他说,非常感谢父母亲对自己的支持和无微不至的关心,让自己有发挥特长的平台,也感谢教练以及队员们对自己长期以来的鼓励和照顾,“感谢我的教练和老师,是他们给的我这次机会,让我在比赛上证明自己。”

  曾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20年累计参与各类救援任务千余起,拯救300多条生命,他始终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用行动书写了“火焰蓝”的责任与担当。

  “我倍感荣幸,能获得此次荣誉。这个奖项离不开家人和同事的理解支持,离不开领导的关心培养,离不开组织的爱护帮助。”何翠源说。

  凭着对消防救援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对人民群众的无比忠诚,何翠源二十年如一日恪尽职守。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他一次次逆火而行、向难而生,始终战斗在最前沿。他说,今后他要将这份荣誉当作继续前行的动力,不忘初心,加倍努力,干好本职工作,永怀感恩之心,为昌江消防救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杨军华是第一批进海南昌江核电基地的大学生之一,成为海南核电最早的“开荒者”,多年来为海南核电事业发展挥洒青春。在“摸爬滚打”14个年头里,为了拓展施工管理经验与能力,施工管理涉及的施工进度管理、施工综合管理、土建施工管理、验收移交管理等岗杨军华都历练过,熟练掌握各岗位专业相关技能,是一位妥妥的“技术控”。

  14年中,杨军华从“新手”到“技术控”,从跟跑者到领跑者。同时,他不遗余力带“新人”,为核电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beat365。

  “这份荣耀属于一群海核人,属于为核电事业奋斗不已的追梦人,我只是其中之一。”杨军华说,十多年来,自己见证从核电技术“二代加”到“三代”的超越,也见证山海黎乡、纯美昌江的发展与繁荣,更为自己作为一名海核人而感到自豪。

  作为核电领域的一名追梦人,杨军华说,自己将在平凡的岗位上、点点滴滴的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通过“核”,凝心聚力,因为“核”,团结奋进,和更多海核人一起,书写青春无悔、勇于奉献的华丽篇章。

  作为昌江昌化镇一名普通渔民,钟强彬持之以恒打捞海洋垃圾,每次出海“半船垃圾半船鱼”,20年初心不改。他的举动带动当地百余名渔民参与打捞海洋垃圾的环保事业,被誉为“海上美容师”。

  “非常荣幸被入选,但更高兴的是我这些年坚持的打捞行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比起自己入选,钟强彬更关注保护海洋环境这一行为的传播度。

  “我只是无塑海洋行动的一份子,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渔民兄弟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我们的打捞队伍不断壮大,相信大家齐心协力,一定会把我们的海洋搞干净!”

  当新冠疫情肆虐三亚,由昌江组成的151人的驰援团队,冒着2022年8月-9月间的酷热与暴雨,克服诸多困难,坚决执行命令,为疫区群众带去了温暖和关怀,出色完成了抗疫使命。

  “这支年轻人的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听指挥。能获得感动昌江特别致敬奖这一殊荣,令我们感到很振奋。”领队郭勇对于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毫不吝啬赞美。

  “在疫情中,这支队伍用行动践行了对人民的承诺,也展现了昌江党员干部的风貌,做出了一个完美的表率,希望未来,这种精神可以传承下去,永不褪色。”郭勇补充道。

  第三届“感动昌江”特别致敬奖昌江黎族自治县支援抗击疫情青年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