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电话
短信
地图
News

beat365新闻资讯

分类
怎样评价张幼仪?时间:2024-03-05 19:38:50

  怎样评价张幼仪?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张幼仪没有捐款捐物,反而很兴奋,利用自己的职务囤积了大量军用燃料,大发了一笔财,这也是张幼仪没法和林徽因相提并论的原因。

  此时的张幼仪,早已经是上海滩成功的女商人,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她,已经拥有了一个商人该具备的敏锐的经商头脑。此时抗战爆发,她已经预测到战争开始后必然有利可图。

  于是她拿出了全部的资金,依靠家族背景,购买了一大批的军服染料囤积起来。果不其然,战争一开始,战备用品价格飞涨,当价格涨到几十倍时,张幼仪果断出手,挣得盆满钵满。之后,她又用这笔收入做资金,投资了风险更高的棉花和黄金,同样获得巨量财富。

  解放战争结束后,中国百废待兴,张幼仪放弃留在内地,而是带着自己的巨额资产去了香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回过大陆。

  到了香港张幼仪遇到了第二任丈夫,1952年再婚后,她留在在香港生活。因为丈夫是医生,他们有自己的诊所,此时张幼仪又发挥了她的“生意头脑”,对员工精打细算,也是一言难尽。。

  丈夫去世后,她选择移民美国与家人团聚,她家的大宅位于纽约中 央公园西道,是全世界房价最贵的地方。

  无论是作为母亲、儿媳、还是商人,张幼仪无疑是十分成功的,在那个时代她破茧成蝶,为后世的女子树立了自强不息的典范。

  年轻时的陆小曼,在做北洋政府的外交助手,就表现出自己的一颗爱国赤子心。面对气焰嚣张的英、法等国,始终不卑不亢,在其轻视祖国时,立即予以反击,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外交形象。

  在新时代,她也努力成为一个“新人”,精神面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老年时间里,她积极参加党的各种活动,为党的建设出谋划策,56岁时还成为了三八红旗手。

  作为徐志摩的妻子,陆小曼对于自己丈夫的定位是:他是一个爱国者,但受限于旧中国的现实,徐志摩找不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因此陷入了长期的苦闷之中,甚至产生了消极悲观的情绪。

  而徐志摩的挚友林徽因,在抗战时期,林徽因和梁思成曾共同守在贫穷的李庄,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每日伴随他们的是臭虫和油灯。

  然而,当美国朋友费正清邀请林徽因去美国治病并定居美国的时候,日日咳血的林徽因拒绝了他们,林徽因说:“我要和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

  抗战后期,为了躲避日军轰炸,林徽因跟着营造学社在李庄生活,此时林徽因已经病得很严重,儿子梁从诫问她:“如果日本人真的打来了,你怎么办呢?”

  在世人的眼里,张幼仪之所以会成为“弃妇”,皆因林徽因。在这段关系中,她是被同情的对象。但是就算没有林徽因这个“白月光”,她与徐志摩的婚姻终将也不会长久。

  张幼仪的一生,可以算是“私德高尚,大节有亏”。徐志摩也赞叹,她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徐志摩依赖她、信任她、尊敬她、欣赏她,而始终不能爱上她。

  他二哥是战犯,四哥是银行经理,她是投机商,被我们打的如丧家犬狼狈逃窜。中国人被她们祸害惨啦。

  被她诋毁的陆小曼,解放后在上海文史馆做馆员,先后担任了上海徐汇区支部委员,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职,以56岁的年龄踊跃参政,还成为了三八红旗手。

  事实上呢?她是张嘉璈的亲妹妹,中国银行总经理的妹妹,家里跟四大家族往来密切,正经的豪门贵女,嫁徐志摩是彻头彻尾的名利婚姻。徐志摩不愿意包办婚姻,又甩不掉她(这里不否认徐志摩渣男行为),但张小姐和徐志摩离婚绝对不会嫁不出去或者过得不好。

  从她后来的种种行径来看,徐志摩跟她话不投机实在是太正常了,一个满脑子营销人设,捞钱不择手段,全然没有爱国情怀的女人,正常人谁能跟她过到一起去

  她是一个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被抛弃后自强不息!!在私德上,没什么可以说的!!甚至还料理了前夫的后事!!

  但在公德上,却囤积军用物资,通过预测战争走势来!!别扯没用的,在那个时期是离不开民族大义的!

  如今有人洗白袁世凯等人,这些历史人物都都有污点,但也都可圈可点!但却没见有人洗白汪精卫的,民族大义、投靠日本这一污点足够!!所以,我不喜欢她!!

  张幼仪在离婚后确实展现了她“非凡”的经商手腕,囤积军服染料,然后用赚来的钱投资棉花、黄金,这是抗战的时期。请问那些为此高声喝彩的“善良”人,您知道抗战八年中国军队打得有多艰苦吗?您知道老百姓的日子有多水深火热吗?您究竟是看过多少历史资料还是您觉得电视剧就叫历史?

  军队打仗,首先当然是装备和战略,民国政府穷得只有三个师的德械,买飞机的钱都是牙缝里省下来的,四大家族为抗战捐光了家产,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士气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想一想,一个正规的军队连表明自己身份的服装都没有,哪怕一块有颜色的布也没有,这个时候,怎么有士气打仗?军服是军人的象征啊!她囤积军用染料,高价倒卖,这是一个“善良”人吗?不说南京的公交公司都义务输送物资,就是小老百姓,在沦陷区没办法逃难的,都想方设法支持胜利,在火车站检票的,看到“可疑”的地下工作者都装作不看见,能放行的尽量放行,她张幼仪没有穷到吃不饱、穿不暖,至于要吗?就是穷到连钢笔都要卖、病得整晚汗透衣被的境地,林徽因还记着中国的学术,记着“门外就是扬子江”,宁死也要保全中国文化、保全读书人的气节,她张幼仪在做什么?

  张幼仪囤积巨量军衣染料,哥哥担忧道:“这么多怎么卖得完!”张幼仪笑道:“我买下所有军服染料,将来军队不买也得买!”哥哥竖起大拇指,称赞:“高,真高!”接着张幼仪又买下大量过冬用的棉花。

  张幼仪和徐志摩,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结的婚。徐志摩父亲是民商,徐父鼓励孩子多去外面见世面,所以他去英国念书,接受的是西方浪漫奔放的思想。

  张幼仪家是官商,弟兄在政界位高权重,家庭教育之道:动用一切关系发财致富。她在与徐志摩分开后,很好地继承了这一思想。

  可徐志摩根本不跟她说话,张口、闭口都是“乡下土包子”、“你懂什么”、“你到底想说什么”、“你闭嘴吧”

  张幼仪处处伏低做小,委曲求全,徐志摩反而更厌弃,徐志摩一面很讨厌张幼仪,可另一面,又让她怀了孕。

  在她怀孕后,徐志摩将张幼仪独自留在英国小城,自己跑去追女神林徽因。张幼仪生产那天,她很想抓住丈夫的手,听丈夫鼓励自己一下,可惜都没有。

  他给月子里的张幼仪,写信道:“你晓得,我没时间等了,你一定要现在签字……林徽因要回国了,我非现在分开不可‼️”

  “经过那段可怕的日子,我领悟到自己可以自力更生,我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而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张幼仪把冰冷的婴儿抱进怀里,失声痛哭,但痛苦过后,张幼仪也没有放弃学业。4年后,徐志摩眼中的“乡下土包子”,竟然获得了硕士学位。

  张幼仪回国后,也许是太想让徐志摩刮目相看了,也许是骨子里的经商基因疯狂涌动。回国后的她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眼神里再也没有卑微的光。

  军服是一个部队的统一标志,是必需品,消耗还特别快。军衣染料当时没有国家肯出口给我们,而国内多数都被张幼仪买下了。

  某些地方,我军过冬买不起棉花,冻死的何止成千上万人,许多人不是被鬼子害死的,是被寒冷的天气活活冻死的

  张幼仪连早前怀孕照顾她的表妹也不放过‼️她淡淡地说:“其实你也没忙什么。每天工作时间按小时算,不按天算,没意见吧,”甭管表妹怎么哀求,张幼仪都没改变主意。后来表妹找了张幼仪丈夫,才算解决。

  与徐志摩眼中那个固守传统的妇女形象有所不同,张幼仪还是家中第一个没有裹小脚的女性,也是那个在传统框架下求学求知的女性。

  我头一次听到我丈夫的名字,是在十三岁那年。爸爸妈妈在 我放假从学校回家的时候,把我叫到客厅,交给我一只小小的银质相片盒。

  他们说,看看他的相片。我打开盒子,瞧见一张年轻人的照片,他的头大大的,下巴尖尖的,还戴了副圆圆的金丝边眼镜。爸爸想知道我对照片里那个人的看法。我一言不发地盖上盒子。自从大姐算过命以后,家人一直期待这一刻的来临。我转向爸爸,小心翼翼地回答:“我没意见。”根据中国当时的传统,情况就是如此:我要嫁给家人为我相中的男人。

  他叫徐志摩,是四哥帮我发掘他的。四哥在担任浙江都督秘书的时候,有一部分公务是视察当地学校。几个星期以前,他到杭州府中学堂视察的时候,对其中一个学生的作文印象极为深刻。这篇文章题为《论小说与社会之关系》,将梁启超的文笔模仿得惟妙惟肖。梁启超是当时中国重要的知识分子之一,也是二哥的朋友兼同僚。四哥后来告诉我,他翻过数百份模拟梁启超文 章的学生作品,但此前没有一篇捕捉到他文字间那种优雅的文白夹杂风格。

  这位年轻作者的书法也透露出不凡的才气。四哥细看他写的每个字形,留意到字“骨”——也就是笔法的劲道,或是毛笔每写一画、一钩、一折时在纸上所用的力量——显示出他有坚定的目的和方向;“字”气——也就是字的自然神韵,这种神韵只有 在一个人受过几年书法训练以后,适时摒弃所学才能达到——表达出他的眼光和操守。

  四哥打听了这位文章如此令他难忘的年轻学子的来历,得知他是当地一个有钱好人家的独生子。四哥无须知道更多,当天晚上就寄了封署本名张嘉璈的介绍信给徐家的当家,提议徐志摩与我成亲。信寄出去没多久,徐志摩的父亲就亲自回了封短笺,同意了这门亲事,因为四哥在当地已经博得声望,而且恢复了我们家家境富裕、受人敬重的名声。徐志摩父亲的短笺写得很简单:“我徐申如有幸以张嘉璈之妹为媳。”

  我和徐志摩结完婚,在婆家住了几年以后,有个用人告诉我徐志摩第一次看我照片的情形。他把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

  所以呀,他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我。可是就算后来他思想变新了,他还是不敢反抗传统。所以,他听从父命与我结婚。

  在家人考虑正式为我和徐志摩订婚以前,得先找个相命的人 来家里合我们的八字,看看我们是不是相配。我坐在妈妈和相命婆中间,忐忑不安地等着聆听我和徐志摩未来的命运。相命婆盯着她的相命图。“我喜欢这家人,”她说,“是非常好的人家。”

  她端详着那张相命图,开始给妈妈解说出生年份里的玄机。徐志摩生于1896年,比我大四岁,生肖属猴。唐朝有位皇帝派唐僧到印度取佛经的时候,挑了孙悟空这只猴子同行,好完成这项重大任务。这迷人又逗趣的猴子,是第一个被佛教徒崇奉为神的动物。可是相命婆说,猴子也可能变得狡猾和丑恶。我的生肖是鼠,象征勤劳与富足。老鼠是专捡烂东西的动物,它们会寻找、获得、囤积丰富的食物。不过,老鼠也可能出现胆小和吝啬的行为。

  相命婆深吸一口气,直截了当地向妈妈说明。“我必须告诉你的是,属鼠的和属猴的人在这门亲事里不配。”她宣称,“要是你女儿属狗就好多了,狗是忠实的象征。”妈妈不安地说:“我这两个最大的女儿,老大要到二十五岁才能结婚,老二又和男方不配。”

  我差点儿听不下去她们两人的谈话。我想知道出了什么岔子,但不敢打扰妈妈和相命婆。是我哪里有问题吗?还是徐志摩哪里有毛病?相命婆说我们不配,是什么意思?妈妈摇摇头,差点失去耐心地看着我说:“我们怎么办哪?你们当中总有一人非赶快嫁掉不可。”

  妈妈沉默良久以后,才耸耸肩膀,摆出一副认命的样子说:“我们得做我们该做的事。”结果相命婆把我的生肖从鼠改成狗,生年也从1900年改成1898年,然后宣布这门亲事是天作之合。我家人把这消息送到徐家,略而不提我的生肖被篡改的事。一个星期以后,徐家把象征婚姻坚贞不渝的一对鸳鸯送到我家门口,家人接受了这份礼。这就是正式订婚了。

  围绕在我婚姻中的不幸,是我这一生的一大未解之谜。我始终纳闷,那个相命婆在把我的生肖改成狗以前,到底从相命图上看到了什么噩运?她事前就知道我们会离婚吗?而且我从来都没搞懂,为什么相命婆帮大姐算命的时候,妈妈听了她的话,轮到给我算命的时候,妈妈就没听,难道她认为我嫁给一个不适合的对象没关系?徐志摩和我不顾相命婆的不祥预测而结婚,是命运使然吗?

  在西方婚礼中,新郎新娘是最有面子的人,他们在一个地方或站或坐,由来宾趋前向他们致敬。中国婚礼的情况恰恰相反,来宾才是接受致敬的人,新郎新娘必须向他们磕头。磕头的全部过程是这样:磕头者先双膝跪地,然后把两臂搁在前面,头着地面之后再起身。

  我们举行婚礼的时候,徐志摩和我站在两张红色太师椅前,向每对坐在椅子上的来宾磕头,有人会从一长串名单上念出他们的名字。因为要磕头的对象太多了,我们没办法完全自己来;其实我们身后各有一人帮忙推我们下跪,再拉我们起立。推下去,拉起来;一遍又一遍持续了好几个钟头,我都认不出谁是谁了。

  1911年,中国从君主专制变成共和政体,可是中央政府羸弱不堪,全国土地受到各地军阀的控制。1915年,也就是我们结婚那年,军阀之间起冲突是家常便饭。就在我们结婚当天,硖石乡间打了一场小仗,所有开往上海的火车都被取消,谁也没法子回到城里。一听到这消息,许多男客都在喜酒之后离开礼堂,与上海的办公室联系。四哥、徐志摩的父亲,还有他们大多数的朋友都是银行家,这些人当天晚上有一半时间都花在拍电报告诉他们的助手,他们第二天不会到办公室。徐家人不得不订下镇上的旅社房间,又租下另外两间房子给所有过夜的来宾住,这种大阵仗以前从没在硖石发生过。既然大多数来宾要留宿,大家都熬到很 晚还不睡觉。

  到了闹洞房的时间,一大堆人都挤进洞房。闹洞房是个非常老式的习俗,新娘坐在房间正中,来宾说些不堪入耳的话试探她的脾气。当徐志摩的亲戚朋友在我四周走来走去戏弄我的时候,我得坐在洞房中间,什么话都不说。要是我哭了、笑了,或是开口了,就会被认为脾气不好。

  他把我的裙子撩到脚踝上,好让每个人取笑我的大脚。他做这件事的时候,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由他去闹。徐志摩的一个朋友甚至提议大家看看我内裤的颜色,幸好徘徊在我身边保 护我的哥哥弟弟阻止了他们,要不然我是招架不住的。这种戏弄持续了几个小时,大部分过程徐志摩都没看见,因为他进进出出和不同的人插科打诨去了。说句实话,我觉得参加婚礼的每个人得到的乐趣都比我多。

  大约清晨四点的时候,客人突然之间都离开洞房了。我累坏了,一个人在那儿坐着。才过了大概五分钟,徐志摩就进来了,后头还跟着好几个用人。其中一人把床罩子拉到床尾,在床中间铺上一块白丝帛。堂姐告诉过我,第二天早上我要展示这块布上表明我是处女之身的证据。其他几个用人帮着把我从椅子里扶起来,带我走到梳妆台前,准备为我的新婚之夜梳理一番。

  我很快就准备好了。我那略带檀香味的头发松垂在肩膀周围,用两只玉梳向后固定;除了披上薄薄一层绣着鸳鸯(象征婚姻忠贞)的红丝袍以外,身上再无他物。用人离开洞房以后,我就转向徐志摩。

  他身上也脱得只剩最薄的一层丝袍,而且充满期待地站在房间那头注视着我。初次与他独处,我很想跟他说说话,大声感谢命运的安排。我想说,我现在是光荣的徐家的人了,希望能好 好侍奉他们。可是正当的做法是由他先向我开口,所以我就等在那儿。

  当时的我年轻又胆怯,也许一个新式女子会在这个时候开口,一对新人就此展开洞房花烛夜。可是徐志摩一句话都没对我说,所以我也没回答他。

  徐志摩放假回家以后,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我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不闻不问,特别是我哥哥还是他的朋友,他显然也对我娘家很满意,可是他为何如此待我?

  有时候,他伸着腿坐在院中长椅上读书,我就和他坐在一起缝东西。他会对某个用人说:“给我拿这个。”对另外一个用人说:“抓抓我这里。”可是从不与我交谈。

  当时我太年轻了,不知道要怎么样应对,所以我就保持沉默。我想,如果他不想和我说话,我也可以好几天不言不语。我对婚姻所求为何?我不求爱情(至少眼下还没这样要求),也不求浪漫,可是我所求的东西肯定比我现在拥有的——缺乏容忍和漠不关心——要来得多。徐志摩从没正眼瞧过我,他的眼光只是从我身上掠过,好像我不存在似的。我一辈子都和像他一样有学问的男人——我的父亲和兄弟——生活在一起,他们从没这样对待过我。唯独我丈夫如此。

  有些日子的早上,尤其是碰到好天气时,徐志摩没交代一声,就不见人影。我从一个用人口里得知,他乘着轿子去徐家在东山上的一栋房子了。虽然我从没上过那儿,可是我晓得从那山顶可以望见一座女石像。根据当地的传说,有个妇人的丈夫到海 外经商后一去不复返,她登上一座可以眺望大海的小山盯着海面瞧。她守候丈夫的时间太长了,被泪水沾湿的身子最后变成了坚硬的岩石。当地人就给那座山取名叫“望夫山”。所以我假想我到过山上那处所在。

  我本该是个有双大脚的新式女子,徐志摩却当我缠过脚似的对待我。他认为我观念守旧,没受过教育,所以不喜欢我。然而,对老太太来说,我又不够传统。有双小脚的她每天待在女眷室就心满意足了,而我却想到硖石街上一探究竟。阿嬷和妈妈对我许过种种愿望,可是我既不像妈妈梦想我会变成的太阳姐妹中的一个,也不像阿嬷想要我变成的月亮姐妹中的一个。

  徐志摩回家以后那几个星期,老太太一直紧盯着我。有一天 吃午饭的时候,我没有胃口,她就目不转睛地看着我,然后以肯定的语气说:“你有喜了。”

  她会比我先知道这件事,可真奇怪!可是结果被她料中了。怀胎头三个月,我害喜相当厉害。但从第四个月起,我能感觉到孩子在动的时候,就开始盼望肚子里是个男孩。

  我已经告诉过你,中国的女人是一文不值的,现在我要告诉你为什么。人死的时候,是从阳世转到阴世。女人、阴性、月亮,以及所有被动和幽深的东西,都属于阴界;男人、阳性、太阳,以及所有强势和崇高的东西,都属于阳界。

  你可能觉得这么分有失公平,可是中国人认为,只有男性——儿子、孙子、曾孙,还有永无止境的后继者——身上才有阳界祭奉阴界祖先的适当成分。好好敬奉祖先,并且维持阴阳界 平衡是很要紧的事,要不然死者会离开阴界,变成孤魂野鬼侵犯阳界。而我们女人只有依靠为夫家生育子嗣,才能保住在阴阳两界的地位。

  这就是中国人喜欢男孩,尤其是长子的原因了。记得我听说过,乡下地方有个小老婆生了个女孩以后,非常担心自己在家里的地位,就要产婆立誓保密,把女儿打扮得像个男孩,一直到事情再也无法隐瞒为止,中间经过了十五个年头。你能想象这种事情吗?虽然我也想要个儿子,可是随着怀孕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对自己发誓,如果我生的是个女娃儿,我不会那样对待她;也不会把她的八字别在襁褓上,然后把她丢在田野里,让发现她的人把她当童养媳马上嫁掉;更不会把她的脚缠起来和限制她求学。

  生产的时候,我晕了过去,可是没人叫醒我,他们懒得叫。后来我是因为生下儿子,产婆尖叫“是个男孩”才醒转过来。通常,以前乡下人不会这样子beat365官方网站,因为他们不想让神明知道家里生了男孩,否则神明会把他带走。

  我公婆极为激动。他们送了一堆红蛋出去,向大家宣布徐家的新生子嗣来人间报到的消息。我躺在床上听他们庆祝,觉得大为宽心。能把一个健健康康的儿子带到这世上,真是有福气!我一见他就很疼爱,祈求他会在我老的时候善尽孝道,让我安享晚年。

  子嗣的问题既然解决,徐志摩就得到父母许可负笈海外了。1918 年夏天,我们的儿子出生还没多久,他便离家前往位于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渥塞斯特(Worcester)的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攻读银行学和社会学。他和大多数初为人父者一样,好像一方面觉得得意,一方面又有点儿害怕自己的儿子。然而,他对我的态度还是一样。当我向他告别的时候,他仿佛早已远去。说不定,他从来就没待在那儿。

  1919年春天,中国得知了在巴黎协商的和约条款:作为同盟国之间秘密协定的一部分,山东(孔子的出生地)将被割让给日本。中国多年来对外国帝国主义势力的憎恨,因为同盟国背信弃义事迹的败露而被触发。1919年的5月4日,北京广场上,有大约三千名学生举行了一场群众活动,要求政府拒绝接受和约条款。他们高喊着:“打倒帝国主义!还我山东!”“日货!”

  第二天,全国各大城市的学生纷纷加入了当地的行列,广泛的抗议工潮也随之形成。爱国主义的浪潮就此席卷全国,数以千计的工人碰面讨论日货事宜。6月5日这天,上海大约有两万名工人号召罢工,这事件波及许多企业,日本人拥有的一些棉纺厂也跟着遭殃。

  老爷暂时关闭了上海的几家店铺,待在硖石家中阅读报上的报道。学生和工人最终赢得了斗争的胜利,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学生,同时表示中国不接受这项和约。

  二哥说这些话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大概一年以前徐志摩对我说过一些话,那时我还没怀孕。他说,全中国正经历一场变局,这场变局将使个人获得自由,不再愈发屈从于旧习俗。他好像被关在笼里的动物那样踱来踱去,说他要向这些使他无法依循自己真实感受的传统挑战,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

  我记得我虽然对他这番说辞感到吃惊,可是我既不担心,也不懊恼。我小时候听说过的离婚事件只有在女人失贞、善妒,或没有好好侍奉婆家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当然,这些事情我都没做过。我还听说,女人离婚是件丢脸的事,娘家会不想让她回去,所以她只有三个选择:卖娼、出家和自尽。我不相信徐志摩会逼我走上这几条路,我了解他的背景和家庭。

  所以,我既没有仔细听他说什么,也没把他的话当真。我以为他只是准备去西方了,所以假装表现得很西化。

  可是,听二哥这么一说,徐志摩的话又在我耳畔响起。看到一波接一波的学生活动,我明白徐志摩说的没错:一场推翻传统的运动正横扫全国。我以为徐志摩没有写信给我的原因之一,或许是他不认为我想去西方,再者就是他不能把我这“乡下土包子”带出国。

  徐家人非常保守,所以不想让我到海外。他们认为我应该待在家里,信奉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当然,他们这么想有一定的理由:一个啥事不懂、又啥事也不想知道的女子,比起时时在求知、老想知道更多事情的女子好管太多了。可是这是过时的观念了。他们并不明白,如果我晓得一些事情的话,对他们的孙子会更有好处。如果我读些书的话,就可以将所学传授给我的小孩,做个更称职的母亲。

  趁徐家人慎重考虑我该不该去西方的时候,我乞求老爷给我请个老师。老爷的哥哥有几个还没出嫁的女儿也想求学,我就和这三个年纪比我小的女孩一起上课。徐家决定让我去和徐志摩团聚的时候,我已经读了一年书,但这个决定和我进一步的学业没有一点儿关系。我想,我公婆之所以决定送我出去,是因为他们也怀疑徐志摩出了岔子。他放弃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业跑去欧洲,已经让每个人大吃一惊了。他的来信中透露出不安和忧郁,令他的父母感到忧心。

  我为愿望的达成感到欢喜,只是得把两岁的儿子留在公婆身边。另外,徐家让我得跟着某一家人一起成行。男人单独远行已经不妥了,女人单独这样做就是涉险。幸好有个从西班牙领事馆来的中国家庭(先生、太太和两个小孩)准备前往马赛,于是我们搭上同一艘轮船一起旅行。一路上我完全不用照看小孩,只是坐在自己的舱房里。

  夜里,我躺在船舱中的床上,琢磨着第一眼看到徐志摩的时候要有怎么样的举动。想起我与他之间长期保持沉默(他一开始就说我是“乡下土包子?”),我心情非常沉重。我和婆家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已有五年了,却一点儿也不了解我的丈夫。我试着告诉自己,我们之间的距离还不至于隔得太远。在船上,我记起自己辛辛苦苦跟着老师上课的情形,心想也许徐志摩会注意到我现在的学识有长进。我也盼望能到西方努力求知,学习英文。

  三个星期以后,那艘船终于驶进了马赛港的码头。我在甲板上探着身,不耐烦地等着上岸。然后,我看到徐志摩站在东张西望的人群里,同时心凉了一大截。他穿着一件瘦长的黑色毛大衣,脖子上围了条白色丝质围巾。虽然我从没看过他穿西服的样子,可是我晓得那是他。他的态度我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会搞错,因为他是那堆接船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在那儿的表情的人。我们已经很久没在一起了,久到我差点儿忘了他一向是那样正眼也不瞧我一下,将眼光直接掠过我,好像我不存在似的。

  他说他想看看巴黎,于是我们就从港口直趋火车站。连坐火车的时候,我们也很少交谈——大概稍微谈了点儿我旅行的经过和婆家的情形。我们抵达巴黎的头一站是家百货公司,他和售货小姐帮我选了些外国服装。而我从硖石的商人那儿千挑万选、上岸前一天晚上小心翼翼地在船舱里摊开打算穿的衣服,全都不对劲儿了。

  我不晓得徐志摩讲的是哪国话——我猜一定是法文,虽然我不认为他懂法文——不过,他和正在为我挑衣服的售货小姐聊了起来。他一边摇头,一边冷冷地上下打量着我说,不行,那件洋装不好。另外一件怎么样?他把洋装贴在我身上——这是我抵达欧洲以后,他第一次碰我。

  当我看到镜中的自己穿着那袭修长的洋装,感觉到腿上那双线袜的触感和脚上那对皮鞋的紧密时,我都不认得自己了。我们还买了一顶帽子搭配这套服装。到欧洲的第一天,我穿着新衣,和徐志摩一起照了几张相,寄给老爷和老太太,让他们看看我们一同幸福地住在异乡的模样。

  接着,我们又搭乘飞机由巴黎飞往伦敦,那飞机小得我非与他双膝交叉对坐不可。以前我从没搭过飞机,因为晕机吐在一个纸袋子里。我并不害怕,那只是因为空气不好,机身又颠来颠去的缘故。我吐的时候,徐志摩就把头撇过去,嫌弃地摇着头说:“你真是个乡下土包子。”

  话才说完没多久,他也吐了。事实摆在眼前,我带着小小的怨气,轻声说:“哦,我看你也是个乡下土包子。”

  在欧洲时,跟朋友在一起的徐志摩总是那么样的快活,但我能看出他特别喜欢狄更生,虽然我只看过他们两人在一起一次。我看到他手舞足蹈,听到他言语中满是崇敬。当他送走狄更生返回屋里面对我的时候,又露出全然不屑的神色。

  于是我对徐志摩起了反感。虽然他从不辱骂人,可是平常一到晚上,他就不高兴看到我在那儿。当阳光普照、他不必和我长时间待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对我摆出平和甚至愉快的态度。到了黄昏时分,某种忧郁的神情仿佛无可避免地降临到他脸上。当黑夜来临,他向朋友道过晚安之后,他好像又敏锐地察觉到了我们厮守的命运。自从我到欧洲以后,我们又自然而然地成为没有感情的夫妻。

  有一次,他和我一起躺下后,他的呼吸声不但没有缓和下来,反而因为觉得挫折和失败而扬起——在这世界上,他最想做的事便是摆脱我,却败给了我的肉体,并对我们要在一起这件事感到气馁。

  本文为独家内容,摘编自《安若如仪》。原文作者:张幼仪口述 张邦梅著;摘编:申璐;编辑:张婷;校对:刘军。

  婆婆与媳妇自古都是人类历史上,最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之一,这对冤家,在历史中上演了各种各样的悲欢离合,有多少原本恩爱夫妻,败在婆媳关系上而成为陌路人。

  但凡事总有例外,在我们民国时期,就有这么一对不同寻常的婆媳。婆婆对于媳妇而言不仅是母亲、人生导师、还是媳妇这辈子最大的贵人。

  提到张幼仪,大家想到最多的是诗人徐志摩抛弃的原配。却不知道她在与徐志摩离婚后,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不仅是银行家,还是引领当时上海潮流“云裳服装公司”的总经理,大学的德文老师,取得的成就不比徐志摩低。

  更重要的是离婚后,还承担了照顾徐志摩双亲的责任,独自抚养带大了他们的儿子阿欢,更是位体贴媳妇的好婆婆。

  张幼仪在22岁便被离婚,当时怀着三个月身孕,突然消失的徐志摩不顾她的死活,把她抛弃在语言不通的国外。她一路艰辛辗转来到德国柏林,刚独自经历了生子之痛的张幼仪,一出院消失半年之久的徐志摩,向她提出要签离婚协议书的要求,她成了一个单亲母亲。

  丈夫因为另有所爱,全然不顾她们母子的死活,在这个关键时刻绝情的离婚,深深伤害了张幼仪。就在这一刻,似乎看清楚了这个男人的品格,便下定决心: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不要依靠任何人,要靠自己的两只脚站起来。

  她从一位受传统思想束缚的女性,在经历离婚丧子这种命运打击后,华丽转身成为成功女企业家,这过程所要经受的各种艰难和心酸,非文字所能表达,这种痛楚只有当事人才最有体会。

  8岁的阿欢(徐积锴)从母亲回国后,便一直跟随着她,她一边监督儿子的学业,一边辛苦工作,在张幼仪的悉心教导下逐渐长大。由于从小目睹了张幼仪的辛苦,阿欢没有选择父亲徐志摩的文学道路,而是选择土木工程学,希望自己能够为母亲分忧,不让她那么操劳。

  父亲在他整个成长过程来讲基本是缺席的,刚生下来父亲就出国了,回国后又一路追随着自己的女神林徽因,与陆小曼结婚后一心扑在陆小曼身上,直到13岁父亲身亡,这短短的十几年,徐志摩极少参与到他的成长中来,以至于他对父亲的印象,也只能通过遗留下来的文字了解,甚至还没有一些热衷于徐志摩的读者那么深刻。

  阿欢1939年满21岁时,毕业于上海交通土木工程系,眼看儿子到了适婚年龄,像许多母亲一样,张幼仪希望儿子能拥有个幸福的婚姻,为了让儿子避免自己不幸的婚姻遭遇。

  张幼仪在给儿子物色对象前,特意找来阿欢,问他喜欢什么样的女孩。通过自己失败的婚姻让她明白,只有自己喜欢的才能幸福。阿欢笑着干脆回答道:我只对漂亮的女人感兴趣。

  张幼仪听到儿子的回答后,心里还是不免刺痛一下,当初徐志摩不喜欢自己,不就是嫌弃自己太土,不够漂亮吗?难道和他父亲有着同样的审美观,男人都这么肤浅吗?光漂亮能有什么用呢?陆小曼够漂亮吧,他们生活不也过的一团糟吗,最终为了供养她巨大的开销,而不得以两地奔波,为了节约路费死在免费的飞机上。

  虽然不认同儿子的观点,但依然尊重儿子喜欢漂亮女孩的想法。没有什么能比儿子喜欢和幸福更重要,开始向身边的朋友打听,哪家有漂亮的小姐?一个朋友的和她说,有家小姐不仅人长得漂亮,还是个大家闺秀,和阿欢很是般配。

  张幼仪在见到这个名叫张㯜文,漂亮又不失礼貌的女孩后,便喜欢上了。安排了儿子和张㯜文母女一起吃饭,阿欢见到漂亮的张㯜文后很是欢喜,不久二人便坠入爱河。

  在两家人的祝福声中,这对恋人很快便举行了婚礼,张家和徐家本就是望族,加上新娘子的家族,这场婚礼比她当年的还要壮观,到场庆祝的人不下千人,不少都是当时社会中极具声望和地位的人。

  阿欢一脸幸福快乐的表情,和她结婚时,徐志摩一脸的不情愿是多么明显的对比,看来这场婚事是对了。

  阿欢和张㯜文婚后一直甜甜蜜蜜,恩爱有加,不久张㯜文便怀孕待产,而阿欢则在外,帮助母亲打理徐家生意,一家人和谐而快乐的生活在上海。张幼仪看着阿欢和张翠文的感情稳定而恩爱,心里很是欣慰,但想到媳妇怀孕生子后,要面对普通妇人的生活,她又满是担忧。

  同样身为女人的张幼仪,在她经历了侍奉公婆、怀孕生子、离婚丧子这些惨痛的经历后,她太清楚一个女人的不易,这其中的各种艰辛,她挨个尝了个遍,这种不幸绝不能再让儿媳承受。

  她在自己婚姻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就是,女人需要拥有独立的人格,需要有自己的才能,需要拥有非凡的见识,才能与丈夫携手共进。当初就是因为思想太守旧,徐志摩才与她离婚。

  张幼仪希望自己的媳妇在漂亮之余,还能够接受新教育先进的理念,因为夫妻之间的激情一旦褪去,而漂亮便会变得一文不值。

  她目睹了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从开始的惊天地,泣鬼神,不顾一切反对和世俗眼光依然相互相守相爱,到婚后他们的窘迫和矛盾,如果不是徐志摩的早逝,他们的婚姻也许一样无法坚持到底。

  在这种情况下,张幼仪找来了媳妇张㯜文,和她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beat365官方网站,并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她听,希望她不要经历自己曾经的苦难。希望她能与阿欢一辈子都恩爱相守,永不离弃。

  就像他在国外认识的刘文岛夫妇一样,在学业上共同进步,携手共进,不离不弃。张㯜文能够得到婆婆以心相待,已是感动不已,就是自己的亲娘,也不曾为自己考虑如此长远啊。

  在和媳妇达成一致后,便为她请来了当时最优秀的老师,到家里来亲自教导张㯜文。为了让她能够专心学习,在家庭琐事上尽量不去麻烦她,更没有要求她像传统女性那样,婚后对待公婆要费尽心思讨好侍奉,反而抢着干活带好孩子,尽量让她有多的时间出来学习,生活起居中更是对她照料的无微不至。

  在婚后几年间,这对恩爱的夫妻先后生下了四个孩子,三个女孩一个男孩。张幼仪很是欢喜,张㯜文能为儿子开枝散叶,使家族传承得以兴旺。但她仍然担心儿子,在媳妇生产期间变心而另有所爱。这些年除了对儿子的谆谆嘱咐,花的更多的心思便是在媳妇的学习上。

  这些年中为媳妇不惜重金请来最好的导师,来教自己媳妇,英、法、德、中等多个国家的文学课程。只希望两夫妻一直都会有共同话题,不会因为一方落后而离了心。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张㯜文没有辜负张幼仪的一片苦心,在生养孩子这些年,从来没有断过学业,一直努力精进,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新时代女性。

  阿欢看到妻子与母亲能相处这么好,对他而言本就是最大的幸福,而且妻子的不断上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也在感动着他。这个漂亮的妻子于他而言,魅力有增无减,以致他对妻子的爱从未减少半分。这里面也有张幼仪的功劳。

  徐申如原本是峡石镇的首富,家中产业诸多,本希望徐志摩,能够子承父业,使其发扬光大,才把他送到国外去学金融。没想到去到国外的徐志摩不但不喜欢金融,还爱上了文学。年迈的他,如身体早不如前,名下产业都交给张幼仪打理。

  阿欢长大后也帮着自己的母亲打理家中生意,为了取得更大的商业成就,29岁的阿欢决定出国深造,希望在学业完成后,回到上海管理家族企业,并使之发扬光大。

  张幼仪在听到儿子的请求后是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儿子,有担当有主见,求上进是徐家的幸事,忧的是儿子出国,意味着要和媳妇分开数年。这又让她想到,当初去国外求学的徐志摩beat365官方网站,就是在国外爱上林徽因而迫不及待与她离婚。

  如果不是他爱上林徽因,也不会在他怀孕时就抛下她,小儿子彼得也许不会死。这一切对她的伤害太过深刻。她在这种绝境中绝地求生,华丽转身的背后有多少辛酸、多少眼泪、多少痛苦,她最清楚,绝对不能让儿子变成第二个徐志摩,也绝不能让媳妇成为第二个自己。

  所以她提出了让张㯜文一起陪同的建议,没想到儿子和媳妇一致反对,媳妇说她不要去,要留下来陪她。那时他们的孩子还小,分别只有七岁、三岁、两岁、和一岁,这四个孩子还要人照顾。

  已经四十七岁的张幼仪也不再年轻,夫妻二人都不忍心,放下四个孩子独自给她抚养。没有人能比他们,更了她的不易,做不到双双出国而留下老小。

  终于在张幼仪的坚持下,夫妻俩于1947年12月齐赴国外。阿欢就读于徐志摩当年就读的著名哥伦比亚大学,苦攻商科。妻子张椊文,则在张幼仪的建议下,在特拉法根设计学院学时装设计。

  夫妻俩在国外相互扶持,阿欢白天供职于一家,名为宇宙贸易的进出口公司,晚上则刻苦学习,张㯜文一边努力进修服装设计,一边照顾着阿欢,两人在国外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阿欢于1955年获得了,布鲁克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后来成为纽约港务局的工程师,专管机场隧道和桥梁,而张㯜文通过在服装设计学院的努力学习,成为了当时最具影响力的服装设计师之一。

  夫妻二人从婚后就不曾分开,且一路相随、共同成长、相互成就,后因国内战争爆发,便选择在国美国定居。

  张幼仪在国内承担着四个孩子的成长教育责任,一天都不敢懈怠,尽量给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在1949年张幼仪把四个孩子带到香港,以期望能够早日,与定居在国外的儿子与媳妇团聚。

  直到1952年美国移民局才批准了四个孩子的移民签证,但拒绝了张幼仪的签证,她不得以而独居于香港。就是在这里,邂逅了生命中的另一段情感,一个懂得她的好,珍惜她的人。此后与爱她的苏医生,度过了20年美好的夫妻生活,人生也得以圆满。

  我们不难想象,一个五十岁的独居女人,独自带着大小大大小小四个孩子,这是何种艰辛和忙碌的场面。

  张幼仪一生都在以身作则,在“责任”中奉献自己的青春。她的责任和担当不仅表现在自己身上,也无形中影响着子孙后辈,徐善曾有这样一段关于父亲徐积锴的回忆:

  对于这个长相极为像徐志摩的儿子阿欢,他不像父亲那样一味追求浪漫,而是务实又有责任,他性格中像极了母亲张幼仪。

  孙子徐善曾在耶鲁大学,取得了理工硕士学位,哲学硕士学位和应用物理博士学位,也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大姐徐琦,对数字和金融十分感兴趣,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成为华尔街金融行业的拔尖人物。二姐徐放是一名艺术家和设计师,毕业于普拉特学院设计专业,曾任职纽约、波士顿和香港多家建筑设计公司,后从事教育和慈善事业。三姐徐行从事教育,取得南加州大学教育博士学位。

  徐家门庭中兴,人丁兴旺与张幼仪功不可没。在她的影响下,儿子成为了一个好丈夫,更是有责任、有担当的好父亲。而媳妇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成功女性,拥有丈夫一生的爱,夫妻两人情比金坚,相互扶持了一辈子。

  张幼仪的命运没有在儿子和媳妇身上重演,儿子和媳妇实现了她期待的幸福生活,这也是对她最好的回报吧。1974年与张幼仪一起生活了21年的苏医生因病去世,74岁高龄的张幼仪,到美国和儿孙们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以88岁的高龄在美国逝世。

  她传奇而又伟大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却给儿子和媳妇留下满怀的思念和回忆,为了孩子的幸福,她甘愿奉献毕生心血。除了徐志摩的妻子,其他身份她都完成的相当出色,以她的大爱、无私、和包容诠释了女性的光辉形象,尤其是对媳妇的关爱,可堪称史上最佳婆婆!

  对张幼仪的了解大部分都是来自《小脚与西服》这本书里的,先不说这本书的作者和张幼仪是什么样的关系,对张幼仪偏袒到几分。单说张幼仪对非但不以为耻反而得意洋洋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从什么样的家风成长起来的。

  张幼仪如今能被大肆吹鼓,完全是她的孙女为她立书著作,创造了一个类似《回家的诱惑》这种从被抛弃的哀怨女人成长为女强人企业家的富含戏剧性的人设。而这种人设在现代社会又是极其被人们吹捧的。它在某些方面和女权不谋而合。但要注意,张幼仪的商业成功既离不开她二哥、四哥的帮扶,和徐家的救济,更重要的是她在那个乱世投机取巧囤积棉花、军火等物品再高价售出,实在算不上是多么伟大的企业家,更像一个市侩商人。

  第一点是,回忆录里写徐志摩跟张幼仪提出离婚,理由是林徽因将要回国,而他要追随她而去。但在实际的时间线里,林徽因已经随父回国大半年了,徐志摩才向张幼仪提出离婚的。

  第二点是,张幼仪提到林徽因晚年做手术后提出要见张幼仪一面,而张幼仪据此推断林徽因还爱着徐志摩,但是又疑惑为什么不跟他结婚。值得一提的是,张幼仪此次前去拜访林徽因是受其哥哥所托,给林徽因带去救济金的(她的几个哥哥曾经被梁启超提携进入上海金融行业)。但张幼仪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略去了这一点,使得林徽因提出见面的原因显得暧昧不清。

  第三点,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以后,徐陆夫妇曾短期住在徐家老宅里,而此时张幼仪也住在这个家里。并且不管是徐志摩生前(张幼仪对陆小曼的评价)还是徐志摩死后(张幼仪霸占徐志摩尸首)她都完全以一副封建社会的大夫人态度自居。以这点来看,虽然书里一直赞扬张幼仪是新时代女性,但她内心恐怕还是裹着旧时代的小脚。

  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几乎会影响这个人后来的一生。林徽因书香世家,后来也成为了著名的诗人、建筑家;她的母亲死后父亲纳小妾,恐怕她本人对这种行为是极其不赞扬的,所以她对拆散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纯属无稽之谈。陆小曼从小就娇生惯养,后来才会心性散漫迷上。张幼仪家里是土财主、对女孩教养没什么文化氛围,也就注定了她和徐志摩是两个世界的人。

  而现如今,后人对这三个女人的评价则完全取决于她们后人的话语权了。而张幼仪后人的话语权现在来看,在文艺界里恐怕更高一点。林徽因一方面受到林洙的抹黑,一方面又受到张幼仪的敌视,她的口碑度可能要比张幼仪低一些。陆小曼既无后人,作风又比较开放、散漫,估计是三个人里被评价最低的一个了。

  一是觉得,自己好不容易从媳妇熬成了婆,以前所受过的委屈、吃过的苦,怎么的也得让新进门的媳妇尝个遍;

  于是,趁着媳妇刚进门就开始摆谱,处处端着一副婆婆的架子,把“人老成精”展现的淋漓尽致,直闹到婆媳关系破裂才肯罢休;

  原来,徐志摩之所以看不上她这个结发妻子,一是因为自己不够漂亮,不是个有魅力的女人;二是因为自己才情不够,跟不上大诗人的步伐,一张口,总让徐觉得她是一个无趣的土包子。

  这两点也是深埋于张幼仪心底的一根刺,即便后来与徐志摩离婚,即便成为了名噪一时的大商人,这根刺始终没有离开。

  张幼仪与徐志摩离婚后,不仅一路斩除荆棘,跨过一道道难坎,更是将自己和徐志摩唯一的儿子——徐积楷抚养长大,成为一表人才的君子。

  她四处为儿子寻找合适的姑娘,在她打听到牌友的女儿——张粹文,不仅人长得漂亮,还是个大家闺秀时,不禁大喜。

  随后,她便安排了儿子和张文母女一起吃饭,阿欢见到漂亮的张文后,很是欢喜,很快二人便坠入爱河。

  看着婚后儿子儿媳的生活和和美美,张幼仪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想当初她和徐志摩结婚时,徐一脸的不情愿可是让她的心凉了一大截。

  但是,在经历了侍奉公婆、怀孕生子、离婚丧子这些惨痛的经历后,张幼仪实在是太清楚一个女人的不易了。

  张粹文是何等聪明的女子,听完这番话后,立马明白眼前这个婆婆不是个普通人,或许,还将成为她这辈子最大的贵人。

  在和媳妇达成一致后,张幼仪很快为她聘请了家教,帮助她学习各种外语和文学,包括中文、英文、德文、法文四种语言。

  同时,为了让媳妇能够心无旁骛地学习,张幼仪更是一应包下家里的大小事宜,抢着干活带孩子,从来不拿家里琐事去烦她。

  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张粹文生下小儿子仅一年后,徐积锴突然得到了留学机会,他将前往美国攻读商科和土木工程!

  这对于整个大家庭而言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考虑到因此而独守空房的儿媳,张幼仪不免头疼了起来。

  是的,她想起了自己,当年,徐志摩不正是因为婚后去留学,后来在国外爱上了林徽因,才回来要死要活的跟自己离婚吗?

  纵观张幼仪的一生,她曾因相貌平庸、才情寡淡而遭丈夫嫌弃,曾怀抱幼子签下离婚协议书,更曾忍辱负重带着两个孩子求学。

  尽管如此,她却一生都在以身作则,她的责任和担当,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到底,也在无形中影响着子孙后代。